close
今天下午去故宮看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一個目的是發揮部落客窮追真相的精神,因為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新聞報導過的木乃伊傳說:

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article_id=7167908

去看了才發現不對,原來展出的不是圖坦卡門,而是另一具「不幸的木乃伊」(台灣的電視新聞鬼混的程度由此可見一般)。而嚴格說起來這也不是木乃伊,它只是一片木乃伊上面的蓋板。

故宮宮網的介紹是這樣寫的:

「不幸的木乃伊」蓋板

約西元前945年 第二十二王朝早期
埃及 底比斯遺址 木
高162公分

這件精心繪製的木乃伊蓋板下,躺著一位上層社會的女性木乃伊。在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王朝早期,這種經過雕刻和繪畫的蓋板,取代了早期放在木乃伊頭部的面具。蓋板主人的姓名己不可考,但從雕飾風格可以確定其年代和出自底比斯(Thebes)。死者身披一件大花卉圖案的披肩,露出她張開的雙手,披肩下是一組與來世有關的神明繁複構圖,其中包括太陽圓盤和老鷹、伸展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Nut)、人頭鳥身的靈魂鳥,和奧斯烈斯(Osiris)的象徵。

1889年大英博物館就獲得了這塊蓋板,即便不考慮它的歷史重要性和藝術價值,這塊木乃伊蓋板早已成為該館最著名藏品之一。它有一則備受關注的現代傳說,源自一種普遍的觀念:直接或間接打擾古埃及墓葬者將招致「詛咒」。儘管木乃伊蓋板最初的主人已無法確認(也不在大英博物館裡),但這件蓋板有個容易令人生畏的名稱─「不幸的木乃伊」。通過口耳、媒體甚至網路,它的故事被添油加醋地傳播。十九世紀時四位英國旅行者,自埃及帶回這件木乃伊蓋板後,據說不是猝死就是受傷,同樣的不幸也降臨到其他人身上。據說這件蓋板早期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雕繪的臉居然驚悚地變成「栩栩如生惡毒至極的埃及婦人容貌」。與這件蓋板有關最怪異故事是:它被賣給了一位美國收藏家,並於1912年裝上鐵達尼號(Titanic)運往美國,因而導致這艘船撞到冰山沉沒。儘管缺乏這塊木乃伊蓋板具有超自然力的證據,但關於它的神話仍不斷流傳。



圖坦卡門的詛咒傳說已有人破解,這個也不例外。很多傳說,其實本身就有破綻。比方上面這個「1912年裝上鐵達尼號(Titanic)運往美國,因而導致這艘船撞到冰山沉沒。」這段話就很怪,如果當時遇到船難,那現在這一塊又是從何而來的?就算被救起來,那也在美國,又是何時又回到英國的?再者大英博物館的東西,怎麼會上了鐵達尼?大英博物館會把館藏拿出來賣嗎?其實這些都是一派胡言。大英博物館的官網上有很清楚的交待。見 The 'Unlucky Mummy'


另外有意思的是這個


哈德良半身像

西元二世紀 羅馬帝國時期
義大利 羅馬
希臘大理石
全高60公分 下巴至頭頂高27公分

繼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 53-117)的大肆擴張之後,哈德良的統治(Hadrian 76-138)被認為鞏固了羅馬帝國的和平。他在不列顛修建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這是用來抵抗北方蠻族宏偉的邊境防禦工程,既具有軍事價值,又具有影響力。哈德良四處遊歷,被認為是希臘文化狂熱的愛好者,他也是第一位蓄鬚的羅馬皇帝,這樣的外型通常被認為涉及他的哲學理念和他對希臘的熱愛。這樣的風氣很快地傳遍羅馬帝國,成為效仿的風潮。

這尊胸像在羅馬發現,但它的材質是希臘大理石,胸像呈現的是哈德良裸體上半身,頭明顯轉向左側,他精緻的髮型和鬍鬚大部分是用鑿子雕琢出來的。眼睛雕刻有虹膜和鑽出瞳孔,這是當時雕刻作品中剛剛萌芽運用的一種流行手法。



安提諾烏斯半身像
西元二世紀 羅馬帝國時期義大利 羅馬 賈尼庫蘭山丘
白色大理石
全高60公分 下巴至頭頂高34公分

這尊精美的大理石胸像,呈現的是安提諾烏斯(Antinous 110-130)-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 76-138)的孌童,一位來自現在土耳其北部卑斯尼亞(Bithynia)的年輕人,他初次引起皇帝的注意,是在哈德良到東方巡遊的時候,安提諾烏斯的優雅和美麗,很快使他成為皇帝的最愛。陪伴皇帝巡遊尼羅河時,他不幸溺斃了。這則浪漫的傳說很快地傳開,說安提諾烏斯是為哈德良皇帝獻出自己的生命。皇帝完全被這個不幸擊跨,宣布安提諾烏斯為神祇,祭祀他的儀式傳至各地,特別是在帝國東部地區。
宮廷藝術家將古典希臘神像和人結合,創作出高度理想化的安提諾烏斯形象。這座胸像頭部略微向左前傾,臉頰光滑而美麗,嘴唇飽滿,他濃密的長髮栩栩如生,佩戴著長春藤花冠,是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os)的象徵。這尊胸像的頭部,實際上是一座將安提諾烏斯塑造成神的雕像,在十八世紀才被改造成胸像。



這兩個雕像在一起展出....故宮在鼓吹斷背山啊??其實不是,這還有內幕:

引用自世界逃亡的瞬間

++++++++++++
安提諾烏斯於西元110到112年之間,出生於當時希臘的一個省份,是現在被稱為「土耳其」的地方,據推測,他的生日大約是十一月二十七日(喔跟我差一天耶!大心),實際上出生的年份並不是很確定,因為他於西元132年過世時,文獻紀錄上用的字眼「ephebe」與「meirkakion」都是是用來指將近二十歲的年紀。

他與哈德良的相遇是在西元123年時,也就是大約十一、二歲的時候,他被帶到哈德良的房子,並且成為這位羅馬皇帝的新寵(這不是戀童癖嗎?),之後他便以侍童的身分隨著哈德良到羅馬。安提諾烏斯的十三歲雕像也許可以證明在他隨皇帝離開家鄉後,很快便成為皇帝的寵兒。我們不確定他跟哈德良的愛情關係是從何時開始,也可能是在西元125年哈德良回義大利與西元128年他到希臘那段時間才有這一段關係。

在那個時候的愛情觀念與現在大相逕庭:只有男人之間的感情才稱得上是愛情,愛女人則是一種浪費,年長的男子與少年之間的愛情對少年的成長被視為有助益,年長者可以在各方面提供許多資源給少年,這種關係不但像愛人,也像是老師與學生。

安提諾烏斯對哈德良來說是完美的愛人,他的外表不但好看,而且聰敏機智又是好獵人與很棒的運動員,而且更遑論哈德良也是個喜愛藝術的皇帝,哈德良的別墅充滿了他到處旅行搜羅來的藝術品,安提諾烏斯美好的身體也是哈德良的蒐藏之一。

在西元130年十月,安提諾烏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至今仍無定論。歷史學家奧古斯塔(Augusta)的報告上寫著:「他(哈德良)在尼羅河失去了安提諾烏斯。」但這所謂的「失去」有太多的層面可以解釋,安提諾烏斯的身體落水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了,這似乎不像個意外事件,大部分的歷史學家倒是偏好自殺論來解釋安提諾烏斯的死亡。

幾乎就像是哈德良所宣稱的,安提諾烏斯乃是溺斃而亡,但歷史上還有另一個論點:安提諾烏斯是作為犧牲者死於謀殺。不過實際上安提諾烏斯在政治層面並沒有權力,另一個說法則是他失去了「男子氣概」,也就是,他極有可能是在失敗的閹割手術可悲地死去,因為當時他至少有十八歲,不排除哈德良為了維持他童子般的外貌而這麼做。還有一個古怪的論點,安提諾烏斯是在一場祭神的儀式中被割去了腸子而死,但是哈德良似乎不可能這麼對待他的最愛。

若就安提諾烏斯溺斃的史實來看,這也許真的是場意外,還有個理論指出,他是一場船難的罹難者,當時他應該在一艘航行的小船上。但這個論點仍有個疑慮:為什麼安提諾烏斯要坐一艘小船?當時的尼羅河處於退潮期,所以安提諾烏斯有可能是去參加讓尼羅河氾濫的祭典,這個意外的說法也相當啟人疑竇。不管你相信哪個論點,安提諾烏斯之死大抵不脫自殺或犧牲兩者其一。關於自殺此一說法,目前並無實際的證據顯示安提諾烏斯當時的情緒處於低潮,而導致自殺的行徑。

當尼羅河水乾涸時,埃及人通常都會以人投河祭神的方式來祈求河水再度氾濫,而西元130年剛好是尼羅河嚴重乾涸的一年,同樣也會影響到羅馬帝國的豐收,因此,安提諾烏斯可能是死於獻祭。

古希臘人當時有個說法:當自己快死時,犧牲他人的生命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當時哈德良得了一場大病,嚴重到危及性命,安提諾烏斯可能認為自己的犧牲可以讓哈德良恢復健康,因為之前哈德良曾在狩獵時,奮不顧身地衝進百來隻獅子中拯救他。

我們並不清楚作為一個神祇,安提諾烏斯是哪一種類型。不管他究竟如何死去,顯然哈德良並不想讓安提諾烏斯離開他的生命,於是,他便封安提諾烏斯為神,並且在各地建築他的神廟與紀念碑,像是羅馬、埃及、希臘,甚至現在的黎巴嫩都曾經祭祀過安提諾烏斯,有時他是代表希臘酒神,有時代表漢密士,在埃及,他的形象與冥神歐西里斯(Osiris)結合,如果安提諾烏斯真的是像尼羅河乾旱說那般死於自我犧牲,當然埃及人並不排斥把安提諾烏斯與同樣死於尼羅河的歐西里斯結合在一起,世界各地到處都有安提諾烏斯神廟的各個形象,這位早夭的美男子也許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不但成為大英博物館的熱門商品,同時在多年以後,還讓日本同性戀作家三島由紀夫迷戀至極,甚至開始鍛鍊希臘美的肌肉。

對於哈德良來說,安提諾烏斯的的確確已經邁向永恆的神之路,哈德良在安提諾斯過世之後,又經歷了幾場戰役,摯愛之死的確讓這個賢明的羅馬皇帝遭受嚴重打擊,他在西元138年左右,也就是大約62歲時黯然死去,惟有留下安提若烏斯與哈德良的故事永垂千古。

現在,這一對永恆的戀人正在故宮的大英博物館展覽默默地相守,將浪漫的愛情故事遺落在人間。
++++++++++++++
所以安提諾烏斯應該變成同性戀之神了...這個厲害吧。但去博物館看的時候可沒這麼多文字導覽,大家一晃過去,很可惜。

故宮的同一間展廳同時也展出了酒神和愛神丘比特的雕像。酒神和安提諾烏斯有關,而丘比特指涉這兩人的斷背之愛。我回家後細細思索才意會出來,大英和故宮的管理人員真是功力深厚啊,只是擺放雕像就能暗藏玄機。

其實真正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應該是這玩意兒:羅塞達石碑 Rosetta Stone,可是小氣的英國人這次借過來的只是複製品,因為原件太重要了。原件上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世俗體和希臘文三種文字文對照,是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秘密的重要寶物。所以 Rosetta Stone在英文中也變成一個成語指重大的科學發現。

羅塞達石碑 Rosetta Stone的維基百科



這次展覽的官網

小廷有去嗎?當然,不過他看不懂,人又太多有些煩,沒兩下子就吵著要出去。也害我沒看到達文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utest10 的頭像
    afutest10

    afutest10的部落格

    afutest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