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本周(2008-2-26)書籤網站funP.com最熱門文章首頁的截圖:
最近一個星期的第1,4,8名文章分列是:
朱學恆的路西法地獄 - 孩子有狀況,大人該負責! (166推)(30討論)
參見,九把刀 - 2008年第一場戰鬥(5) 逆流的眼淚(128推)(24討論)
無意間,九把刀與朱學恒的網路多數暴力形成了…… (95推)(49討論)
這幾篇文章談的都是九把刀/陳漢寧同學的抄襲事件。這個星期以來,包括許多知名部落客(比方女王妹妹的關於抄襲這一回事),論壇,網友,甚至是連蘋果日報都加入了這一場『論戰』之中。
有關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就不再多寫,網路上已經有其它的部落客寫成懶人包總整理。比方重灌狂人的 :『「九把刀」的憤怒,與「陳漢寧」的疑似抄襲 』
這件事情網友看法不一,正面/反面支持抄襲之說成立的人都有,而且也都言之成理,算是非常精采的論戰。不過這件事情演變到後來變的非常負面:
『我必須相信,九把刀會是受害者之一。就像九把刀提到:「……見鬼了,我今天回到鄉公所上班,一直聽到一些平常不大認識的阿姨路過、冷冷問我:『九把刀,你幹麼告一個高中生?』我情何以堪……」
但是我也提過,九把刀是現役的小說家;而操弄文字必定是他所擅長的項目。依循著許多前例,如果他將自己的情緒透過文字加以昇華,藏匿在煽動網友言論攻擊的目的之下,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是我所擔心,但不想去探究的事情。
我也相信陳同學是受害者之一。甚至雙方的家屬、以至於文學獎、文學獎評審、學校──全都是受害者。
誰是獲利者?看熱鬧的鄉民!
這就像《楚門的世界》的結局,看完一部令人感動落淚、熱血沸騰的連續劇之後,該怎麼辦?
轉台看看有沒有別的電視節目吧。』
(引自 http://nakama666.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4.html)
因為我常在funP討論區留言,也會把自已的文章貼上去,身為funP社群的成員之一,對這件事情我有些看法,提出來給網友參考。
我認為這個事件,專就作品本身的『文本』而言,其實存在有非常正面的意義。所謂的『文本』,不光指九把刀的作品『語言』,也包含了陳漢寧生的作品『顛倒』。當我們不管作者,直接去閱讀這兩件文本時,我們得到的是怎麼樣的訊息?
基本上,這是一封求救信。主角(在兩篇作品裏都是)發現了他原來所認識的世界變得讓他無法理解,而他原來所能掌握的語言也不再熟悉,所以留下這篇訊息,希望有任何時空裏的人能來救他。
後現代論述家經常強調作品一旦產生,詮釋權就不再屬於作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有這樣的主張:
『即是主張作品本身存在於作者以外的生命,因此在作品完成的瞬間,作者與作品的關係便宣告結朿,解讀權釋放回歸於讀者手中,這種對於既往觀點的批判與反省,反映出個人感覺結構的差異與對應觀點過程的重要性。羅蘭巴特總是在呼喚一群理想的讀者,既然好的文本是可寫的文本,羅蘭巴特理想中的讀者也是作者。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羅蘭巴特主張作品本身是存在於作者以外的獨立生命,作者與作品的關係,在作品完成的瞬間即宣告結束。Barthes認為作品不存在什麼單一的意義,重要的是讀者賦予什麼意義。所以解讀權已釋回在讀者手中,象徵了作者已死,而讀者再生。現在的網路文學,即是一種相較於傳統文本,更利於讀者拆解且便於重新排列連結的理想文本。羅蘭巴特覺得不連貫至少比產生扭曲的秩序來得好,網路文學不但可隨時拼湊成形,又可隨時分解為最基本素材,使得看似脫離序列的破碎文句,經過超連結又形成新文章,掀起一股不同形式的理想閱讀風潮。』
(引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5/35-32.htm)
以讀者身份而言,我是透過funP才接觸到這兩篇作品,在我的閱讀活動中,當然也包括了關於這個論戰抄襲/非抄襲的爭議(事實上,我是先看到了爭議,後來才認真去看原來的文本)。這兩篇文章我都經由網路接觸到,九把刀更是知名的網路作家。陳同學的作品,尚未出版,我們也只能在網路上看到完整的版本。我想大部份的網友的閱讀過程和我類似,這是此事件體現後現代精神的第一個地方。而更重要的是,在『語言』的文本中,有如下的文字描述:
『如果我不能思考了,就跟蚯蚓一樣,只能靠本能生存,以後的人生,也只是在一連串的隨機與意義不明中掙扎,我將被無知地整合,我永遠不明白我將吃到什麼東 西,不知道對方對我的感受,不知道我的親密愛人對我許下什麼甜美的諾言,最重要的是,我將失去反抗的意識。
社會學家傅柯(原諒我忘掉他的原名,因為我的英文除了fuck以外都忘光了)說過,於權力扭曲無所不在的世界裡,我們必須保有批判的能力,即使知道現狀不 可能改變,即使反抗無用,我們也必須保有反抗的意識,至少我們必須知道壓迫跟扭曲的事實。
隨著我認知結構的瓦解,我的自我必將永恆的消失,我成了動物。』
九把刀有意識地在小說中自我指涉,提到了常名列後現代主義(或是後結構主義)中重要的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ael Foucault,其實他的名字是法文,所以『語言』文本中寫主角『英文』忘光了有些怪),根據小說的主題和九把刀自我指涉留下的線索,或許我們可以把『語言』列為具有『後現代』精神的小說。
傅柯早期的重要作品,瘋狂與文明,講的就是智語和瘋話相混,理性存在於瘋狂之中,而社會或國家權力如何透過界定懲戒瘋癲而建立權力。(參見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evlu/36/text_16.html )。經由傅柯線索延申我們閱讀文本的方向,把視野提昇到文學史的程度,那麼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嘗試另一種閱讀策略:
我們可以把九把刀的『語言』,陳漢寧生的疑似仿作(我儘量不對"抄襲"一詞做出我的評斷)『顛倒』,兩個作者對事件引發的強烈情緒,台北文學獎的爭議,朱學桓部落格對九把刀的相挺和投票,部落客的批判/論述,乃至於書籤網站funP的推文數,噓文數,懶人包的超連結,重新認識成為另外一個新的『作品』。這個集體寫作的作品中,具備了各式各樣的後現代(?)元素,包括這個作品有著開放式的結局,歧異不斷的產生,語言的定義被不斷的質疑,許多讀者/作者重新加入這個作品的改寫,當然,還有web 2.0時代的超連結,對文本的引用,摘錄,比對。這是我實際的閱讀經驗,而這種閱讀經驗,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說是發明了部落格/書籤網站的這幾年),才冒出頭來的閱讀方式。
『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在新詮釋學的審美領域主張一種改造性的審美態度,這逐漸發展成為後現代審美思維的一部分。它並不要求(苛求)作品的原意與審美表達在受眾那裡得到絕對的複原,因為作品的存在應超越任何歷史限制,其所散發出的審美意義應屬於永恆的現在。因此,後現代電影傾向於鼓勵和啟發接受者在理解活動中產生新的、個性的、現實的審美認識,重視觀眾的參與性,強調他們的現實心態與作品的「視界融合」與互動,並力圖打破封閉的敘事系統,為多元消解、拼貼、戲仿提供可行性,最終為觀眾創造更廣泛的審美參與空間。』(引自 Wiki)
如果『語言』文本是一篇有自我指涉意識的後現代小說,我們還能想到有更好的閱讀/創作和再生產的可能性嗎?小說做為一種文體,在21世紀搖搖欲墜。如果我們把這個新的閱讀經驗和廣義的新作品看成是一整部新的小說文本 ,對文學而言,反而是一場救贖的活動。
救贖的意思是,我認為文學作品,認真講是小說這個文體,不管那個時代,面臨的挑戰和真正的敵人,其實是『時間』:作者終究會死亡,而100年,1000年後作品是否會被時間淘汰而消失呢?如果我們把九把刀這篇具有後現代意義的小說,加上陳生的疑似仿作,加上funP的串聯,推文,加上部落客的活動,回應,加上蘋果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報導,甚至是懶人包都冠上文學史的意義。那麼也許這是台灣第一部體現了具有後現代氣息的作品。衝著這點,或許百年後人們仍會討論引用這事件。
你還能想起來嗎?小說或文學作品,上次上報紙頭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引發爭議的核心,是所謂的 抄襲/非抄襲的判定。事實上,已經有不少部落客和網友指出,以不同面向的思考而言,二元決定論在這個事件上顯示出語言的限制。因為抄襲就有著法律或道德,甚至是文學獎上不同的定義,而抄襲的形式(文字,結構,故事主角等),也有許多程度上的不同。
二元的抄襲/非抄襲讓許多網友甚至作者陷入語言的泥沼之中,連文學獎的評審團們也紛紛中箭受傷,同時也勾起了作者『們』強烈而負面的情緒。如果以多元多軸向的思考方式,或許可以跳脫爭論的陷阱。我們習慣使用二元決定論是因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工具理性而產生,但是文學閱讀,卻始終,也應該帶著主觀的人文氣息:
『伽達默爾指出,語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理解從本質上說是語言的,語言是一切詮釋的結構因素,因此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語言的世界,世界在語言中呈現自己,所 以我們掌握語言的同時也為語言所掌握,這個掌握的維度就是理解的界限,同時也是語言的界限。(Gadamer, 1975, Truth and Method)而後現代要想超越這個由理性、整體性、中心二元性、結構性等組成的理解的固化框架,就必須在語言上尋求一種突破與創新。』(引自 Wiki)
如果沒有陳生的疑似仿作,我們可能無法見証這場爭議,或許也沒有 funP的推文數,網戰和投票。論戰讓我們體會了中心二元論的固化框架,這正是兩篇小說文本中所要述說的困境。
作者投稿文學獎,由具知名度的作家評審而選擇出優秀的作品,這是第一代作家朱天心時代的創作模式。以戰鬥之姿,拿部落格為自已發聲,用網路文學打出一片天空,是九把刀第二代的寫作方式。陳同學的寫作方法,是第三代的嗎?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想像到再過20年,如果陳同學長大之後,那個時代的作者 ,將面臨什麼樣的創作方向?
數位化和網路的浪潮,是陳同學生出的年代才開始。大量出產的個人文字,傳統媒體的數位化,甚至是經典作品也逐漸在快速的被電子化當中。他出生在一個有google,有wiki,有數不清的個人blog和懶人包的年代。資訊和文本數位化後隨手可得。在他成長的年代中,人類的思考活動被大量的記綠著,早就遠遠超過個人所能處理的範圍。真正的原創將變的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你的作品經過拆解,可能其中所有的元素都能被快速的比對出來,而被發現有前人的影子。我們這個時代,經典小說的代表作如『魔戒』,『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在解析之後都被發現有更早類似作品的痕跡(甚至要進入法院以訴訟解決)。也許30年或50年後,人類的大腦將被植入wiki或google所生產出來的晶片,所謂的創作,將無法逃脫的只是『多元消解、拼貼、戲仿』而已。
我以我自已的文本為例,我貼上面funP網站的截圖,除了說明我是這個社群的成員之一外,也有我最近兩篇文章『國士無雙-馬英九一家』(上)(下),這篇絕對是拼貼的作品,我引用抄錄了大概有十幾篇的文章(都是部份),所以也有網友回應說我這兩篇都是拼來的,沒錯。但是叫好的讀者也不少,至少這兩篇還可以上本周熱門。事實上,『拼貼』原本就是我的寫作策略。我刻意告訴讀者出處,其實是在強化我本身論述的正當性。
這個文本,下了『國士無雙』的標題,其實語意上也隱含著非常大的歧異性,它可以是完全正面的,原本拿來形容韓信的典故,也可以是有點kuso的麻將牌型名稱,而在文章的結尾,我希望把它轉化成一部國產喜劇片的名字,我想把這個詞變成『詐騙集團』的代名詞,來包藏我的禍心。(泛藍網友一見標題大喜,進來一看文章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最後這個詞『國士無雙』從完全正面轉變成完全負面。
所有的創作在被數位化之後,由於交流和複製上的方便,在判定抄襲/原創間,在是否可以保有原著者的權力上,面臨了許多法律和道德上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運用創意公用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來暫時解決這方面的爭議。但下個世代呢?
『所謂的開放文本,追求的也是使用媒體文本(或說,媒體的實際內容)的自由,也就是要求各種媒體創作品都以不受限的授權/形式加以出版,或者直接成為公共領域 (Public Domain) 的一部份,讓這些內容得以被任意的複製及使用。
開放文本的哲學就跟自由軟體類似,相信人類文明的累積仰賴於大量公共領域裏的智慧結晶,認為祇有當人們能夠自由地取用前人的創作成果,纔會有更多的創作出現。如果格林童話不是公共領域的文化資產,那麼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就沒有題材能夠做出膾炙人口的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卡通《白雪公主》,更沒有日後其他許許多多的卡通了;諷刺的是迪士尼公司現在卻千方百計地不讓他們的作品成為公共領域的智慧財,有志之士於是發起了「拯救米老鼠運動」,想要讓米老鼠(和其他的動畫智慧財)投奔自由的公共領域。
除此之外,由於著作物的種類繁多,加上每個人當時當地的情境各有不同,開放文本的理想被以多種不同的方式所實踐。就最具體的授權條款來說,創意公用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當中就有一種創意公用公共領域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另外還有設計科學授權條款 (Design Science License) 、 GNU 自由文件授權條款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開放出版物授權條款 (Open Publication License) 、開放目錄計畫授權條款 (Open Directory Project License) 、開放遊戲授權條款 (Open Game License) 、開放文本授權條款 (Open Content License) 等。
這些不同授權方式的著眼點、細節各異,但目的無非是要保障使用的自由、複製的自由、散佈的自由,以及創作的自由。他們認為不論是文章、圖片、音訊、視訊、遊戲、目錄、任何出版物、乃至於任何媒體文本,都應該確保讀者們有這樣的自由,能夠任意地展示、演出、播放、複製、散佈、從中學習、加以變更、繼續改善、並且回饋社會;唯有如此,他們深信,纔是人類全體的福祉。』
(引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4668.html)
不要以為CC授權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事實上我的大老闆(真的有寄給我支票)google就在進行這麼一場『Google圖書館計畫』(見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2647,00.htm)因此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論戰。反對的一方認為:「我們現在談論的,講明了就是著作權問題。如果他們要用別人有價值的內容和智慧財產達到促銷目的,那麼應該先徵詢別人同意。如果營收沒有他們的份,至少他們有准駁權。」但Google的計劃所帶來的便利性和產出價值實在太誘人,傳統著作權的觀念在下個世代可能面臨重大的改革。
我無意對抄襲/非抄襲這樣的爭論做傾向任何一方的論述(也或許你讀起來我真的在這樣做),我只是希望如果我們能利用文學史的制高點,或是讓把思維穿越時空到未來,也許可以安慰九把刀或陳同學因為這個事件而受創(?)的心靈。當然九把刀或許會說,什麼後現代主義,叫後現代胡扯好了。我想後現代諸子們可能會歡迎這種說法。就連傅柯本身,後半生也是過得有些放縱和混亂,和他身為法國70年代學院派巨型知識份子的形象完全不搭。
『傅柯後來在美國待了很久,首先在巴法羅大學,後來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傅柯在舊金山的同性戀社群中,尤其在施虐癖與受虐癖社群中的活動使他染上了愛滋病,因為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種病。1984年傅柯逝世於愛滋病的併發症。一開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庭成員否認他是死於愛滋病。』
(引自 http://blog.udn.com/jason080/344721)
如果這樣的胡扯沒有療傷止痛的作用,我希望能夠再以另一個web 2.0的觀點來為兩個作者撫平情緒:
下文引自我曾經寫過: Youtube 影片之王的啟示: web 2.0 時代的奧義:
『這個八股公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字。當你的意見,你的服務,你的物件,你的形象,乃至你的網站遇到了挑戰的時候,其實常常是你接近勝利的那一刻。爭議不 見得是壞事,爭議常常可以幫助你打開知名度,增加曝光的機會。爭議會讓你有機會進入公共論述的領域,你得以被深入的了解。爭議也讓大眾有參與的可能, web2.0時代的大眾,他們不光只是想當個閱聽的對象,他們也想要介入,他們也要助人的天性。他們接受你的服務很快樂,可是他們能夠幫助你更快樂。你希 望掌握「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的話,你必需讓病毒宿主體溫上昇,熱情洋溢,干願為你傳播。好的東西引起熱情,但大眾會慢慢厭煩主動行銷,爭議引起他們另一種介入維 護的熱情,而且他們會們彼此傳染。
我在例子當中提到了
』
後來我又寫了一篇文章加入楊宗緯,(見楊宗緯:Web 2.0時代的奧義)現在我可以再加入『九把刀』『陳漢寧』在這一串名單當中。
最後要向文本"致敬",在這篇文章中我"拼貼"出來的後現代理論(真的是拼貼,你以為我會真的拿架子上的書來打字重抄嗎?我當然是wiki一下滑鼠複製貼上我的文章中),如果你看不懂的話,差不多就是"複製"『語言』或『顛倒』的文本中,主角遇到的因境了:
『
「^#%@#$=@!&**+」老闆怒氣沖沖地鬼叫。
OK,OK⋯⋯我可不想在警察局裡跟人民保母鬼扯,我得趕快生出錢來。
原子筆蓋?
「@!$#%#$@#%^」
眼鏡盒?
「!@#^%&*&($#$@#$)」
卡呸!諾⋯⋯新鮮的衛生紙加痰。
「%^#$%^%*^(^#)」
』
只和文本對話,我想告訴文本『語言』中署名為時空罹難者柯宇恒,和『顛倒』裏面那個未具名的主角,想辦法在你那個時空找到並努力閱讀解釋人類活動的所謂『哲學』的著作,也許你可以解決自已所問臨的困境,了解發生在你周圍人的奇特現象。可能你也讀了還是似懂非懂,沒關係,我也一樣。
我希望我寫的這一篇文字,對所有的作者/讀者而言,能成為某種救贖。這包括傅柯,因為我們起碼可以搞清楚他是個法國人。
值班妹:
最近一個星期的第1,4,8名文章分列是:
朱學恆的路西法地獄 - 孩子有狀況,大人該負責! (166推)(30討論)
參見,九把刀 - 2008年第一場戰鬥(5) 逆流的眼淚(128推)(24討論)
無意間,九把刀與朱學恒的網路多數暴力形成了…… (95推)(49討論)
這幾篇文章談的都是九把刀/陳漢寧同學的抄襲事件。這個星期以來,包括許多知名部落客(比方女王妹妹的關於抄襲這一回事),論壇,網友,甚至是連蘋果日報都加入了這一場『論戰』之中。
有關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就不再多寫,網路上已經有其它的部落客寫成懶人包總整理。比方重灌狂人的 :『「九把刀」的憤怒,與「陳漢寧」的疑似抄襲 』
這件事情網友看法不一,正面/反面支持抄襲之說成立的人都有,而且也都言之成理,算是非常精采的論戰。不過這件事情演變到後來變的非常負面:
『我必須相信,九把刀會是受害者之一。就像九把刀提到:「……見鬼了,我今天回到鄉公所上班,一直聽到一些平常不大認識的阿姨路過、冷冷問我:『九把刀,你幹麼告一個高中生?』我情何以堪……」
但是我也提過,九把刀是現役的小說家;而操弄文字必定是他所擅長的項目。依循著許多前例,如果他將自己的情緒透過文字加以昇華,藏匿在煽動網友言論攻擊的目的之下,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是我所擔心,但不想去探究的事情。
我也相信陳同學是受害者之一。甚至雙方的家屬、以至於文學獎、文學獎評審、學校──全都是受害者。
誰是獲利者?看熱鬧的鄉民!
這就像《楚門的世界》的結局,看完一部令人感動落淚、熱血沸騰的連續劇之後,該怎麼辦?
轉台看看有沒有別的電視節目吧。』
(引自 http://nakama666.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4.html)
因為我常在funP討論區留言,也會把自已的文章貼上去,身為funP社群的成員之一,對這件事情我有些看法,提出來給網友參考。
我認為這個事件,專就作品本身的『文本』而言,其實存在有非常正面的意義。所謂的『文本』,不光指九把刀的作品『語言』,也包含了陳漢寧生的作品『顛倒』。當我們不管作者,直接去閱讀這兩件文本時,我們得到的是怎麼樣的訊息?
基本上,這是一封求救信。主角(在兩篇作品裏都是)發現了他原來所認識的世界變得讓他無法理解,而他原來所能掌握的語言也不再熟悉,所以留下這篇訊息,希望有任何時空裏的人能來救他。
後現代論述家經常強調作品一旦產生,詮釋權就不再屬於作者。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有這樣的主張:
『即是主張作品本身存在於作者以外的生命,因此在作品完成的瞬間,作者與作品的關係便宣告結朿,解讀權釋放回歸於讀者手中,這種對於既往觀點的批判與反省,反映出個人感覺結構的差異與對應觀點過程的重要性。羅蘭巴特總是在呼喚一群理想的讀者,既然好的文本是可寫的文本,羅蘭巴特理想中的讀者也是作者。羅蘭巴特曾說:「一部作品之不朽,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羅蘭巴特主張作品本身是存在於作者以外的獨立生命,作者與作品的關係,在作品完成的瞬間即宣告結束。Barthes認為作品不存在什麼單一的意義,重要的是讀者賦予什麼意義。所以解讀權已釋回在讀者手中,象徵了作者已死,而讀者再生。現在的網路文學,即是一種相較於傳統文本,更利於讀者拆解且便於重新排列連結的理想文本。羅蘭巴特覺得不連貫至少比產生扭曲的秩序來得好,網路文學不但可隨時拼湊成形,又可隨時分解為最基本素材,使得看似脫離序列的破碎文句,經過超連結又形成新文章,掀起一股不同形式的理想閱讀風潮。』
(引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5/35-32.htm)
以讀者身份而言,我是透過funP才接觸到這兩篇作品,在我的閱讀活動中,當然也包括了關於這個論戰抄襲/非抄襲的爭議(事實上,我是先看到了爭議,後來才認真去看原來的文本)。這兩篇文章我都經由網路接觸到,九把刀更是知名的網路作家。陳同學的作品,尚未出版,我們也只能在網路上看到完整的版本。我想大部份的網友的閱讀過程和我類似,這是此事件體現後現代精神的第一個地方。而更重要的是,在『語言』的文本中,有如下的文字描述:
『如果我不能思考了,就跟蚯蚓一樣,只能靠本能生存,以後的人生,也只是在一連串的隨機與意義不明中掙扎,我將被無知地整合,我永遠不明白我將吃到什麼東 西,不知道對方對我的感受,不知道我的親密愛人對我許下什麼甜美的諾言,最重要的是,我將失去反抗的意識。
社會學家傅柯(原諒我忘掉他的原名,因為我的英文除了fuck以外都忘光了)說過,於權力扭曲無所不在的世界裡,我們必須保有批判的能力,即使知道現狀不 可能改變,即使反抗無用,我們也必須保有反抗的意識,至少我們必須知道壓迫跟扭曲的事實。
隨著我認知結構的瓦解,我的自我必將永恆的消失,我成了動物。』
九把刀有意識地在小說中自我指涉,提到了常名列後現代主義(或是後結構主義)中重要的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ael Foucault,其實他的名字是法文,所以『語言』文本中寫主角『英文』忘光了有些怪),根據小說的主題和九把刀自我指涉留下的線索,或許我們可以把『語言』列為具有『後現代』精神的小說。
傅柯早期的重要作品,瘋狂與文明,講的就是智語和瘋話相混,理性存在於瘋狂之中,而社會或國家權力如何透過界定懲戒瘋癲而建立權力。(參見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evlu/36/text_16.html )。經由傅柯線索延申我們閱讀文本的方向,把視野提昇到文學史的程度,那麼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嘗試另一種閱讀策略:
我們可以把九把刀的『語言』,陳漢寧生的疑似仿作(我儘量不對"抄襲"一詞做出我的評斷)『顛倒』,兩個作者對事件引發的強烈情緒,台北文學獎的爭議,朱學桓部落格對九把刀的相挺和投票,部落客的批判/論述,乃至於書籤網站funP的推文數,噓文數,懶人包的超連結,重新認識成為另外一個新的『作品』。這個集體寫作的作品中,具備了各式各樣的後現代(?)元素,包括這個作品有著開放式的結局,歧異不斷的產生,語言的定義被不斷的質疑,許多讀者/作者重新加入這個作品的改寫,當然,還有web 2.0時代的超連結,對文本的引用,摘錄,比對。這是我實際的閱讀經驗,而這種閱讀經驗,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說是發明了部落格/書籤網站的這幾年),才冒出頭來的閱讀方式。
『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在新詮釋學的審美領域主張一種改造性的審美態度,這逐漸發展成為後現代審美思維的一部分。它並不要求(苛求)作品的原意與審美表達在受眾那裡得到絕對的複原,因為作品的存在應超越任何歷史限制,其所散發出的審美意義應屬於永恆的現在。因此,後現代電影傾向於鼓勵和啟發接受者在理解活動中產生新的、個性的、現實的審美認識,重視觀眾的參與性,強調他們的現實心態與作品的「視界融合」與互動,並力圖打破封閉的敘事系統,為多元消解、拼貼、戲仿提供可行性,最終為觀眾創造更廣泛的審美參與空間。』(引自 Wiki)
如果『語言』文本是一篇有自我指涉意識的後現代小說,我們還能想到有更好的閱讀/創作和再生產的可能性嗎?小說做為一種文體,在21世紀搖搖欲墜。如果我們把這個新的閱讀經驗和廣義的新作品看成是一整部新的小說文本 ,對文學而言,反而是一場救贖的活動。
救贖的意思是,我認為文學作品,認真講是小說這個文體,不管那個時代,面臨的挑戰和真正的敵人,其實是『時間』:作者終究會死亡,而100年,1000年後作品是否會被時間淘汰而消失呢?如果我們把九把刀這篇具有後現代意義的小說,加上陳生的疑似仿作,加上funP的串聯,推文,加上部落客的活動,回應,加上蘋果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報導,甚至是懶人包都冠上文學史的意義。那麼也許這是台灣第一部體現了具有後現代氣息的作品。衝著這點,或許百年後人們仍會討論引用這事件。
你還能想起來嗎?小說或文學作品,上次上報紙頭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引發爭議的核心,是所謂的 抄襲/非抄襲的判定。事實上,已經有不少部落客和網友指出,以不同面向的思考而言,二元決定論在這個事件上顯示出語言的限制。因為抄襲就有著法律或道德,甚至是文學獎上不同的定義,而抄襲的形式(文字,結構,故事主角等),也有許多程度上的不同。
二元的抄襲/非抄襲讓許多網友甚至作者陷入語言的泥沼之中,連文學獎的評審團們也紛紛中箭受傷,同時也勾起了作者『們』強烈而負面的情緒。如果以多元多軸向的思考方式,或許可以跳脫爭論的陷阱。我們習慣使用二元決定論是因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工具理性而產生,但是文學閱讀,卻始終,也應該帶著主觀的人文氣息:
『伽達默爾指出,語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理解從本質上說是語言的,語言是一切詮釋的結構因素,因此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語言的世界,世界在語言中呈現自己,所 以我們掌握語言的同時也為語言所掌握,這個掌握的維度就是理解的界限,同時也是語言的界限。(Gadamer, 1975, Truth and Method)而後現代要想超越這個由理性、整體性、中心二元性、結構性等組成的理解的固化框架,就必須在語言上尋求一種突破與創新。』(引自 Wiki)
如果沒有陳生的疑似仿作,我們可能無法見証這場爭議,或許也沒有 funP的推文數,網戰和投票。論戰讓我們體會了中心二元論的固化框架,這正是兩篇小說文本中所要述說的困境。
作者投稿文學獎,由具知名度的作家評審而選擇出優秀的作品,這是第一代作家朱天心時代的創作模式。以戰鬥之姿,拿部落格為自已發聲,用網路文學打出一片天空,是九把刀第二代的寫作方式。陳同學的寫作方法,是第三代的嗎?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想像到再過20年,如果陳同學長大之後,那個時代的作者 ,將面臨什麼樣的創作方向?
數位化和網路的浪潮,是陳同學生出的年代才開始。大量出產的個人文字,傳統媒體的數位化,甚至是經典作品也逐漸在快速的被電子化當中。他出生在一個有google,有wiki,有數不清的個人blog和懶人包的年代。資訊和文本數位化後隨手可得。在他成長的年代中,人類的思考活動被大量的記綠著,早就遠遠超過個人所能處理的範圍。真正的原創將變的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你的作品經過拆解,可能其中所有的元素都能被快速的比對出來,而被發現有前人的影子。我們這個時代,經典小說的代表作如『魔戒』,『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在解析之後都被發現有更早類似作品的痕跡(甚至要進入法院以訴訟解決)。也許30年或50年後,人類的大腦將被植入wiki或google所生產出來的晶片,所謂的創作,將無法逃脫的只是『多元消解、拼貼、戲仿』而已。
我以我自已的文本為例,我貼上面funP網站的截圖,除了說明我是這個社群的成員之一外,也有我最近兩篇文章『國士無雙-馬英九一家』(上)(下),這篇絕對是拼貼的作品,我引用抄錄了大概有十幾篇的文章(都是部份),所以也有網友回應說我這兩篇都是拼來的,沒錯。但是叫好的讀者也不少,至少這兩篇還可以上本周熱門。事實上,『拼貼』原本就是我的寫作策略。我刻意告訴讀者出處,其實是在強化我本身論述的正當性。
這個文本,下了『國士無雙』的標題,其實語意上也隱含著非常大的歧異性,它可以是完全正面的,原本拿來形容韓信的典故,也可以是有點kuso的麻將牌型名稱,而在文章的結尾,我希望把它轉化成一部國產喜劇片的名字,我想把這個詞變成『詐騙集團』的代名詞,來包藏我的禍心。(泛藍網友一見標題大喜,進來一看文章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最後這個詞『國士無雙』從完全正面轉變成完全負面。
所有的創作在被數位化之後,由於交流和複製上的方便,在判定抄襲/原創間,在是否可以保有原著者的權力上,面臨了許多法律和道德上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運用創意公用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來暫時解決這方面的爭議。但下個世代呢?
『所謂的開放文本,追求的也是使用媒體文本(或說,媒體的實際內容)的自由,也就是要求各種媒體創作品都以不受限的授權/形式加以出版,或者直接成為公共領域 (Public Domain) 的一部份,讓這些內容得以被任意的複製及使用。
開放文本的哲學就跟自由軟體類似,相信人類文明的累積仰賴於大量公共領域裏的智慧結晶,認為祇有當人們能夠自由地取用前人的創作成果,纔會有更多的創作出現。如果格林童話不是公共領域的文化資產,那麼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就沒有題材能夠做出膾炙人口的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卡通《白雪公主》,更沒有日後其他許許多多的卡通了;諷刺的是迪士尼公司現在卻千方百計地不讓他們的作品成為公共領域的智慧財,有志之士於是發起了「拯救米老鼠運動」,想要讓米老鼠(和其他的動畫智慧財)投奔自由的公共領域。
除此之外,由於著作物的種類繁多,加上每個人當時當地的情境各有不同,開放文本的理想被以多種不同的方式所實踐。就最具體的授權條款來說,創意公用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當中就有一種創意公用公共領域授權條款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另外還有設計科學授權條款 (Design Science License) 、 GNU 自由文件授權條款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開放出版物授權條款 (Open Publication License) 、開放目錄計畫授權條款 (Open Directory Project License) 、開放遊戲授權條款 (Open Game License) 、開放文本授權條款 (Open Content License) 等。
這些不同授權方式的著眼點、細節各異,但目的無非是要保障使用的自由、複製的自由、散佈的自由,以及創作的自由。他們認為不論是文章、圖片、音訊、視訊、遊戲、目錄、任何出版物、乃至於任何媒體文本,都應該確保讀者們有這樣的自由,能夠任意地展示、演出、播放、複製、散佈、從中學習、加以變更、繼續改善、並且回饋社會;唯有如此,他們深信,纔是人類全體的福祉。』
(引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4668.html)
不要以為CC授權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事實上我的大老闆(真的有寄給我支票)google就在進行這麼一場『Google圖書館計畫』(見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2647,00.htm)因此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論戰。反對的一方認為:「我們現在談論的,講明了就是著作權問題。如果他們要用別人有價值的內容和智慧財產達到促銷目的,那麼應該先徵詢別人同意。如果營收沒有他們的份,至少他們有准駁權。」但Google的計劃所帶來的便利性和產出價值實在太誘人,傳統著作權的觀念在下個世代可能面臨重大的改革。
我無意對抄襲/非抄襲這樣的爭論做傾向任何一方的論述(也或許你讀起來我真的在這樣做),我只是希望如果我們能利用文學史的制高點,或是讓把思維穿越時空到未來,也許可以安慰九把刀或陳同學因為這個事件而受創(?)的心靈。當然九把刀或許會說,什麼後現代主義,叫後現代胡扯好了。我想後現代諸子們可能會歡迎這種說法。就連傅柯本身,後半生也是過得有些放縱和混亂,和他身為法國70年代學院派巨型知識份子的形象完全不搭。
『傅柯後來在美國待了很久,首先在巴法羅大學,後來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傅柯在舊金山的同性戀社群中,尤其在施虐癖與受虐癖社群中的活動使他染上了愛滋病,因為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種病。1984年傅柯逝世於愛滋病的併發症。一開始一些他的朋友和家庭成員否認他是死於愛滋病。』
(引自 http://blog.udn.com/jason080/344721)
如果這樣的胡扯沒有療傷止痛的作用,我希望能夠再以另一個web 2.0的觀點來為兩個作者撫平情緒:
下文引自我曾經寫過: Youtube 影片之王的啟示: web 2.0 時代的奧義:
『這個八股公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字。當你的意見,你的服務,你的物件,你的形象,乃至你的網站遇到了挑戰的時候,其實常常是你接近勝利的那一刻。爭議不 見得是壞事,爭議常常可以幫助你打開知名度,增加曝光的機會。爭議會讓你有機會進入公共論述的領域,你得以被深入的了解。爭議也讓大眾有參與的可能, web2.0時代的大眾,他們不光只是想當個閱聽的對象,他們也想要介入,他們也要助人的天性。他們接受你的服務很快樂,可是他們能夠幫助你更快樂。你希 望掌握「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的話,你必需讓病毒宿主體溫上昇,熱情洋溢,干願為你傳播。好的東西引起熱情,但大眾會慢慢厭煩主動行銷,爭議引起他們另一種介入維 護的熱情,而且他們會們彼此傳染。
我在例子當中提到了
Web 2.0時代暴紅術 |
||||
|
起(本質)
|
承(經營)
|
轉(挑戰)(病毒行銷)
|
合(暴紅)
|
Free hugs
|
可愛的公益活動
|
部份人接受
|
被警察禁止引起簽名聖戰
|
成為經典傳奇
|
彎彎
|
幽默的個人塗鴉
|
MSN大頭貼流行
|
因被盜用得到聲援
|
台灣部落格天后
|
Youtube |
創新的影音服務
|
大量網友上傳
|
版權,隱私和收購爭議吵翻網路
|
世界第一線上影音
|
無名
|
創新的部落格服務
|
年輕人間的流行
|
交大公共財和收購爭議入公共論壇
|
台灣第一部落格服務
|
300
|
漫畫加老片改編
|
精良的製作品質和宣傳
|
伊朗抗議上國際傳媒
|
大賣成為經典,海報不斷被kuso
|
樂生院民
|
幾十年被有意忽略隔離
|
部份社會良知的關懷
|
捷運搬遷抗爭和辯論部落客串聯
|
遲來的全民關注和尊重
|
馬英九
|
泛藍呼聲最高的總統人選之一
|
市長下台準備參選
|
特別費起訴,泛藍一陣悲憤和泛綠罵開
|
提前宣佈參選,成為藍共主,王金平自動出局
|
林志玲
|
美麗的模特兒
|
十年小有名氣
|
300萬飯局謠言人人討論
|
台灣第一名模
|
後來我又寫了一篇文章加入楊宗緯,(見楊宗緯:Web 2.0時代的奧義)現在我可以再加入『九把刀』『陳漢寧』在這一串名單當中。
最後要向文本"致敬",在這篇文章中我"拼貼"出來的後現代理論(真的是拼貼,你以為我會真的拿架子上的書來打字重抄嗎?我當然是wiki一下滑鼠複製貼上我的文章中),如果你看不懂的話,差不多就是"複製"『語言』或『顛倒』的文本中,主角遇到的因境了:
『
「^#%@#$=@!&**+」老闆怒氣沖沖地鬼叫。
OK,OK⋯⋯我可不想在警察局裡跟人民保母鬼扯,我得趕快生出錢來。
原子筆蓋?
「@!$#%#$@#%^」
眼鏡盒?
「!@#^%&*&($#$@#$)」
卡呸!諾⋯⋯新鮮的衛生紙加痰。
「%^#$%^%*^(^#)」
』
只和文本對話,我想告訴文本『語言』中署名為時空罹難者柯宇恒,和『顛倒』裏面那個未具名的主角,想辦法在你那個時空找到並努力閱讀解釋人類活動的所謂『哲學』的著作,也許你可以解決自已所問臨的困境,了解發生在你周圍人的奇特現象。可能你也讀了還是似懂非懂,沒關係,我也一樣。
我希望我寫的這一篇文字,對所有的作者/讀者而言,能成為某種救贖。這包括傅柯,因為我們起碼可以搞清楚他是個法國人。
值班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