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這是我看過最扯的報紙頭條了。理肓而濫情(趕流行也來一下),標題殺人法,莫此為甚啊。
故事很簡單,一個安親班老師疑似拿利他能給幾個學生吃,竟然被寫成這麼聳動的標題和內容。安親班老師當然完全是錯的,別說利他能,就算是普拿疼都不該擅自在未經家長同意和醫師處方的情況下給學生吃。這是當老師的基本常識,這家安親班未經合法立案,老師搞不清楚情況,就醬。
可是把利他能講成是『兒童古柯鹼』,也太誇張了。報社的報紙和編輯,只要打通電話給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就會知道,利他能是治療過動症很平常的用藥,而濫用利他能的案例,在台灣可說很少,絕大部份的醫療從業人員都沒有遇過。
下這麼狠的標題,會吸引讀者多賣一些報紙吧,但是報社有沒有想過,如果因此讓需要利他能治療的家長和病患卻步或停藥呢?
不只是中時,連蘋果也是這樣:
中時還有另外一篇報導,更是走火入魔:
利他能如果沒有療效,像報紙這樣寫的根本是毒品的話,衛生署,FDA怎麼會核可當做治療過動症的用藥,健保又怎麼會給付?
然後,就像我常常對病人講的:『我很認真幫你看病啊,我當醫生就是要幫助你的,我怎麼會去開藥來害你呢?』台灣隨便一個兒童精神科醫師也有上百個過動症的病患在吃藥,真那麼可怕,這些醫生和家長怎會不知道?
到底全世界的專家怎麼看利他能Ritalin的,你可以去PubMed查醫學文獻,共有5389篇文章,好好看幾篇就不會寫出那麼離奇的報導了。
過動症的盛行率在兒童可能有3-6%,這些小孩,在學校常常功課差,受盡欺負。有許多兒童和家長的確因為這個藥而受益,生活品質改善,功課進步。副作用是每個藥都會有的,但在醫師正確的處方下這並不是臨床上太大的問題。利他能在藥理學上的確可能會濫用,所以被列為管制藥,但實際處方時卻很少有這種情況,理由我後面會解釋。
我想先要弄清楚的,是報社的記者怎麼會寫出這麼『理肓』的文章。我去Google 『利他能』,發現闖禍的是網路上的這篇blog:
這篇文章在Google查詢『利他能』時排在最前面,我想記者們就被這篇文章騙了吧,原本完全不認識『利他能』是什麼,在網路上查到文章抄一抄copy paste(你可以看到有一段文字差不多一樣),舖陳一下搞定。旺報竟還可以下出聳動標題變成頭版。台灣報業的水準真是越來越差了。而且,兩家報社如出一轍!
那篇網誌上所提到的在美國告『利他能』的官司訴訟,事實上和某個反精神醫學的新興宗教團體有關。2001年當時一共出現五場官司,也上了新聞,但後來卻變成鬧劇一場,因為原告提不出有力的據証和說辭,美國法院根本沒有起訴任何一案:『Judge Tagla stated. "that the allegations were fully without merit. Defendants failed to provide any concrete statements to document their claims.』。而且,這已經是過時很久的新聞,早在2002年所有的案子都停止沒有了。本來利他能的仿單就充份告知了可能的副作用,也沒有資訊不公開的情況(所以這和台灣的國光疫苗不一樣),美國一直到現在2010年,使用利他能的情況並沒有受到影響。
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talin_class_action_lawsuits
利他能是有效,安全的治療過動症的用藥,這現在還寫在教科書裏,也正被許多經驗豐富,認真為病人負責的精神科醫師所處方中。
可是為何利他能又是管制藥呢?為何又有成癮的可能性呢?這要從利他能的成份Methylphenidate說起。這個成份,在做成利他能時是低劑量的口服藥劑,而它要發揮治療過動症的療效也是在低劑量,學童或成人吃利他能時血液中的Methylphenidtae並不會一下子衝高,因此不容易成癮。
Methylphenidate成份要造成上癮的話,要高劑量,而且要針劑注射或加熱後由鼻子吸入。利他能在醫師處方下劑量不可能太高,所以雖然我們醫師keep in mind,實際上會濫用上癮的例子並不多。Ritalin商品名的意思包含劑型,和成份的methylphenidate學名並不完全一樣。
這篇文獻拿出科學証據詳細地解釋了這件事,它所附的一張圖可以讓我們了解只有口服劑型的『利他能』為何不易上癮:
原文在 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cgi/content/full/160/11/1909
現在已經有長效型的利他能(如專思達),更不會上癮。另外還有新研發的,非methyphelnidate成份,非管制藥的atomoxetine也可以治療過動症,這更完全沒有濫用的疑慮。
拜託報社的記者編輯們,寫文章時拿起電話問一下醫生,(不相信醫生也可以問過動症協會的家長們看他們的小孩吃了以後是怎樣),寫出這樣的報導還上頭條,丟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