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業率在去年8月達到最高點,畢業人口一進入就業市場,失業率一度衝到6.13%, 是30年來沒有辦法想像的。
這半年來景氣雖然復甦,但是失業率降的並不多,5.68%的失業率代表至少60萬人找不到工作,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從醫也有十多年了,這一年來遇到病人的況狀最慘。差不多每次門診都有病人因為失業的壓力引起精神疾病發作。長期失業的病人更悲,他們因為沒交有交健保費而被停卡,但因為病情嚴重又不得不來就診。我常常要照會社工幫忙病人,申請急難就助。沒健保,病人自費又付不出來,有時候我還要自掏腰包...冏...
兩年前原本失業率已經有了改善,但去年的金融風暴,政府因應的能力不佳,失業率一下子又昇高起來,下圖是這20年來的失業率變化:
我曾經寫過幾篇探討失業率的文章,(如 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14375430 ),有件事我一直覺得奇怪,就是這十幾年來台灣的失業率,遇到經濟風暴後就會大量增加,之後就算經濟成長率和股票市場改善,失業率卻不容易降下來。所以這幾個月景氣好像回溫,單月經濟成長率甚至快到10%,但失業率還是一直保持在5.6%以上。
這十年來,看台灣GDP成長率和失業率的圖是這樣的:
看圖就知道不相關,2004年和2007年的成長率都接近六,但是失業率比1999年,2000年相比,還是高出一大截。實際上用統計學的方法去算,台灣GDP成長率和失業率兩個數列的相關係數是-0.23,可說沒有太大的關聯。我們可以說,經濟成長率改善,失業率不一定會下降。
馬英九的633,已經成了一個明日黃花的笑話,但你可以從上面的圖看出來,阿扁時代就算經濟成長率到六了,失業率還在在 4%以上。真的要讓更多台灣人有工作,顯然不是只能靠經濟成長率而已。
更何況經濟成長率是未開發國家才在追求的,高經濟成長,代表資源浪費,環境破壞,高碳排放。633的六--代表GDP成長達到六--是一個落後的觀念。
可是每1%的失業率,就代表10萬人失業。60萬人失業,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我而言,感受更是特別強烈。我們可以不要追求6%的經濟成長,但是失業率的下降,代表給更多人希望,生活改善和尊嚴,3%的失業率是一個政府應該努力的目標。
現在馬政府的方向正確嗎?馬政府的經濟政策,也很簡單,就是儘可能擴大和中國的經濟交流,希望這樣達到進出口貿易額的增加,讓台灣經濟成長率再增加。但這樣可以改善台灣的失業率嗎?
馬政府拼命推廣ECFA,其實並沒有經過仔細的規劃,基本上是『統派』的意識在主導,也符合中國共產黨先經濟再政治的對台統戰方向。ECFA能不能讓台灣經濟成長尚有疑慮,要靠ECFA改善台灣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那就不只是緣木求魚而已,根本是請鬼拿藥單了。
怎麼說呢??
如果你去把上面那張照片中的遊民搖醒,問他為何沒有工作?
他很可能揉揉眼睛,有氣無力的告訴你說:『我本來在工廠上班,但老闆把工廠搬到大陸去了,我被解僱就再也找不到工作。』
現況真的是如此嗎?有沒有數據可以証明這個常常聽到的說法呢?
我們把中國公佈的,這十年來台灣對中國的實際投資金額,和台灣的失業率列起來一下,可以印証這個想法:
看圖就會發現走勢相當一致,真正把這兩個數列拿來計算,台灣的失業率和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的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0.62,已經達到高度相關,比和經濟成長率的相關係數0.23要高多了。
路邊一個失業遊民都可以告訴你的答案,何需圖表,何需皮爾遜相關係數。
其實,阿扁在2008元旦的總統文告,就把這件事情講的很清楚了:
阿扁在第二任任期時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某種程度讓台灣對中國的投資踩了煞車,連帶幫助了台灣失業率的下降。
馬英九講的:『台灣因為投資中國,貿易才有巨幅的成長』,是很天兵式的想法,顯然不了解實際狀況,或許路邊的遊民還比他清楚台灣失業率攀高的原因。因為2003年到2008年之間,台灣對中國投資實際上已經在減少,但是對中國的貿易額卻還是大幅增加。見下圖。阿扁限制的是台灣資金對中國投資,但是他沒有限制台灣對中國的進出口金額,兩者並不相干。
馬英九基本觀念有這麼大的錯誤,他2012年繼續執政的話,別說3%,台灣失業率恐怕很難回復到4%以下的水準了。
註:本文資料出處均為政府官方數據:
1. 經濟成長率:
http://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1
2. 失業率: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7144&ctNode=3246
3. 台灣中國投資金額(中國商務部之實際金額)和台灣中國貿易金額: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74988&ctNode=5720&mp=1
留言列表